BOB | 因艺新生,跨界未来
艺术家、策展人、企业家、
私享家、设计师、音乐家······
都是不同领域的创造者,
他们思考当下,引领未来,
以多元的视角诠释生命的本真。
本期年度人物聚焦各领域的佼佼者,
记录他们在不同维度中
如何探索创新、回应时代,
并身体力行地影响和开创未来。
15年,再出发。
以下奖项不分先后
人物按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
2022
勤勤恳恳的前瞻引领者
年度青年艺术家
刘佳玉
刘佳玉,新媒体艺术家
在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元境”展上,刘佳玉携名字出自《道德经》的人工智能作品《虚极静笃》,在全球当代艺术最高平台展示其杰出的艺术才华。作为为数不多率先使用人工智能、编程、数据可视化创作装置的90后新一代青年艺术家,海外求学经历和国际视野、前瞻探索,造就了刘佳玉擅长用实验性的新生技术手段反观人文情怀,运用虚拟的手段对现实进行强化,她将日常生活中触及的新鲜事物转化为创作灵感,又一直以其富有诗意的东方视角向我们展示大数据时代科技发展下艺术的可能性。
她是出色的艺术家,又是带领跨国、多元的创作团队的领导者。勤勤恳恳、忙忙叨叨、热热闹闹、红红火火,这是刘佳玉工作室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栏目分类,也是艺术家创作态度和状态的生动写照。在勤勤恳恳和红红火火里,刘佳玉不断地以新媒体艺术连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构建两者的缓冲地带,创造一个又一个让人惊叹的富有想象力又饱含人文哲思的艺术奇观。
获奖理由
刘佳玉以全球前瞻的跨学科新媒体艺术作品,在不断更新的媒介下,以装置作为输送与反馈的端口进行对虚拟场域与现实世界的探讨。在世界当代艺术舞台,她年轻,她引领,是卓越的新生代艺术家代表。
画下精致的表象
年度青年艺术家
孙一钿
孙一钿,艺术家
孙一钿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她的作品涉及绘画、装置、行为、时装跨界等方面。今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呈现孙一钿的NFT作品“起飞 Take Off”,创作基于双联画《在黄昏时起飞》,灵感源于罗马神话中智慧女神密涅瓦的猫头鹰,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
孙一钿的作品聚焦于消费社会的多重景观,以“物”为切入口暗喻背后的劳动与生产,强调真实与虚幻的美感。画面中的物变得华丽而庄重,仿佛被妥善地保留在画布上,实际却是被批量复制、生产出来的物件。孙一钿刻意将画面中不必要的细节省略,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平涂、精致的造型和去除叙事性的对象,当它们被放大至数十倍,冷冰冰地呈现在画布上时,人们不再关注其背后的价值,而是被表面的虚空和浮华的表象暂时遮蔽,以此影射当今社会中精致美好的表象与其掩藏的虚假的人、事、物。
获奖理由
出生于1991年的孙一钿带有90后艺术家的敏感与细腻,她的作品用精细的笔触和严谨的造型将现代工业下的人造物痕迹呈现出来,揭示物品背后的劳动与生产机制。
用现实主义与幻想交织时代反思
年度青年艺术家
陶辉
陶辉,艺术家,
作品以影像和装置为主
阿那亚艺术中心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展出艺术家陶辉的首场梳理性美术馆个展“热辣辣的痛楚”,展出了其从2013年至今创作的共18件作品,追踪艺术家逾十年基于影像和装置的艺术实践。
陶辉1987年出生于重庆云阳,201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陶辉以沉浸式的录像装置打破了虚构和现实的界限,关注文化和身份的相关议题。他的作品具有本能和挑衅性,发人深省,充满强烈的情感和某种失落的情绪,带动观众正视自身的文化历史、生存现状和社会身份。其作品曾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展出和放映,如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等。
2015年,陶辉获SESC巴西录像艺术节“南部全景”单元特奖、三亚艺术季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大奖;2017年,入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并于2019年入围香港M+美术馆首届希克奖。
获奖理由
陶辉从个人记忆、视觉经验和大众文化中积累素材,通过提炼与改造形成崭新的叙事模式和影像风格。其影像和装置等作品呈现当代人的集体经验,带动观者正视自身的文化历史、生存现状和社会身份。他谦和,他犀利,他代我们述说。
生命状态的矛盾与冲突
年度青年艺术家
张子飘
张子飘,艺术家
张子飘出生于北京,2015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这位出生于1993年的艺术家以独特的绘画语言和极具表现力的风格,将个人化的艺术语言发挥到极致。
2022年,张子飘在龙美术馆举办了首个美术馆个展“月震”,展出艺术家近两年创作的23件全新绘画作品。张子飘的绘画有种吸引观者进入的张力,不仅是因为其突出的结构、流畅的线条和富有表现性的色彩,当这些要素同时作用于观者的视觉时,会唤起一种冲突与融合并存的生命体验。
正如张子飘画面中所体现的混沌与张力,生命状态在对抗和冲突下的矛盾状态被鲜活地呈现出来。艺术家以自身的情绪、灵感、爆发力与稳定性等与画面博弈,使得作品本身带有强烈的感知。从早期的花卉到身体,再到器官的抽象化表现,张子飘的艺术探索绘画指向普遍性肉体与精神之关联。
获奖理由
张子飘的创作脉络沿着身体与感官的脉络推进,绘画语言越发成熟,艺术家个人的思考深度及对世界的感知和反思也成为创作的驱动力,由此绘画成为艺术家的精神与世界观的整体实践。
搭建年轻艺术家的发展平台
艺术助推新力量
黄勖夫
黄勖夫,X美术馆创始人、
收藏家、策展人、艺术赞助人
作为X美术馆创始人、国际著名收藏家、策展人和艺术赞助人,Michael黄勖夫致力于将国际热门的年轻艺术家带到中国,为其策划在亚洲的首次美术馆个展。2022年,X美术馆举办了尼古拉斯·帕蒂(Nicolas Party)、伊西·伍德(Issy Wood)、克里斯蒂娜·夸尔斯(Christina Quarles)以及特睿·阿布德拉(Trey Abdella)等人的展览,为他们的市场价值带来飞升。
Michael黄勖夫致力于为中国艺术家提供更广阔的国际舞台,X美术馆在墨西哥的卫星空间Lulu by X Museum每年会筛选一位中国艺术家前往墨西哥举行海外驻地个展。因其收藏活动和对新兴艺术人才的赞助与提拔,Michael黄勖夫被《纽约时报》誉为 “中国的下一代Jeffrey Deitch”。
另外,Michael黄勖夫正在探索信息化时代新的传播方式。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的视频,一些年轻艺术家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获奖理由
Michael黄勖夫希望搭建一个具有突破性和实验性的、致力于关注年轻艺术家发展的平台,为优秀的年轻艺术家提供展示自我的渠道。X美术馆将成为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一个小乌托邦,帮助新兴艺术家们建立自己的事业,为他们赢得更多的国际关注。
Z世代藏家力量
艺术助推新力量
江书洋
江书洋,T·ART CON潮博会创始人、
暗壳厂牌主理人、90后潮流艺术藏家
身为T·ART CON潮博会创始人、暗壳厂牌主理人、90后潮流艺术藏家,江书洋一直活跃在潮流艺术领域的前线。15岁出国,留英7年,江书洋起初被潮流服饰、潮玩公仔吸引,逐渐转为收藏架上绘画和雕塑,如今他已是青年收藏家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通过收藏,江书洋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了解了很多新鲜的事物和想法。艺术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融入生活方式和审美喜好的存在。他相信对于艺术作品第一眼的感觉,“好的艺术家或作品能让人一眼记住,并且能记住很久”。同时,他也希望把潮流艺术和当代艺术传播给大众,给大家带来审美的愉悦和轻松。
在江书洋看来,艺术、潮流和时尚的跨界融合已经是一种趋势,它们都与社会和现实产生一定的联系,并且共同作用于人们的生活。
获奖理由
从潮流艺术的收藏者,到潮流品牌主理人、T·ART CON潮博会创始人,江书洋用自己的力量推动潮流与艺术的融合与推广,如今他已是青年收藏家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十年民营美术馆耕耘人
艺术助推新力量
邵舒
邵舒,和美术馆执行馆长
邵舒虽是一位90后,但已经在民营美术馆一线工作了十年。他2012至2017年在上海龙美术馆负责运营管理及境内外展览策划与执行。2017年下半年至今,任广东顺德和美术馆执行馆长。邵舒并不经常发内容的微信朋友圈,最近一条中,“十年”二字下附的九宫格照片是2012至2020年间,龙美术馆与和美术馆的建设记录。他参与了中国两大表率性民营美术馆从无到有的建设,也负责和实操了它们的高水准运营。
在媒体采访和研讨发言里,邵舒以一线亲历者、实践者的角度和身份,回顾和展望民营美术馆的建设和运作,又常怀一颗赤子之心坦陈行业现状和问题等。在工作中,邵舒更多的是做而不是说,十年如一日。
获奖理由
参与中国典型的两个民营美术馆的十年建设和运营,邵舒已然是美术馆运营的资深专家。他低调务实的风格、对艺术和艺术生态的赤子之心,以及他和一众人的努力,正在让美术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疑是助推中国艺术发展的核心新力量。
艺术与科技互融
年度“艺术与科技”特别奖项
AT小组
AT小组,新媒体艺术小组
AT小组成立于2021年12月,这一新兴的艺术家团体由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两大机构的成员组成。AT小组艺术家成员为:李妍、陈治、管伊铭、陈厚闻、陆飞、彭家园、雷剑豪、刘一晨、闫亮亮。
成员背景呈现出年轻、专业并多元的特点,涵盖计算机工程、植物学、策展、架上绘画等专业。这些专业的背景、研究经验都被吸纳于小组对于“科技艺术”的创作。《丛林》是AT小组此次参展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作品,由团队共同创作,艺术家指导人工智能学习、认识现实世界中的植物形象,再去生成新的虚拟数字植物。将新的虚拟数字植物打印在镜面材料上,观众可以从中看到人工智能眼中的世界,也可以跟着镜面影像走入一片虚拟丛林。
获奖理由
AT小组致力于在今天多学科多领域交叉发展的时代中探索和实践艺术与科技交汇互融的新道路与可能性,促进艺术发展创新的同时也为科技提供新的想象和实践。“AT”也是英文中艺术与科技的首字母缩写。
2021
声音的艺术
年度青年艺术家
鲍杨
鲍杨,艺术家
摄影师 / 蓝天
跨媒介艺术家和钢琴家鲍杨,工作生活于纽约。鲍杨多元化的作品融合音乐、电影及舞蹈,致力于运用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创造多感官的艺术体验。 鲍杨的“物理性音乐”情感充盈且高度视觉化,以古典音乐和后人类极简主义为灵感,将复杂的情绪凝练成诗性的寓言。
鲍杨的声音装置现场表演《超声物 SOUNDMASS》首演于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当油罐成为乐器,地板、墙壁、天花板都具备了发声功能,表演者必须顺势而为,将几百位观众产生的无数种变量都交汇成自己的音乐体验,去牵引、释放、疏导和叠加,并随机应变。鲍杨会利用声音的弹性,在叠加的节奏感里强化声音的偶然性,并结合视觉画面创造通感的艺术体验。
鲍杨与刘娃合作的《午夜魑魅》呈现于上海Cc基金会,两位艺术家经过一万七千公里的长途旅行,在美国华盛顿州和中国甘肃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并与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鲍杨在本场展览中创造的音乐循环往复又富于变化,就像峡谷里的回声,使静止的画面产生迷幻而流动的视觉体验,延展出无限的可能性。鲍杨创立的音乐节邀请到巡演于世界顶尖演出场所的音乐家和舞蹈家,将现场表演和多媒体投影结合起来,受到广泛好评。
获奖理由
鲍杨是新一代艺术家的代表,他既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卓尔不群的成就,又具备复杂的多重知识结构和跨语境的文化状态,来介入当代艺术、介入历史观念,而更为可贵的是,他拥有充沛的生命力和征服世界的雄心。
非典型成功“斜杠”
年度青年艺术家
程然
程然,艺术家
如果说当代艺术是一个圈,程然显然是同时位于圈的中心和圈外更广阔的世界。这个颇具才情且拥有无限精力的年轻人在艺术实践中善于通过跳脱和抽离的思维方式及实验探索精神,使用不确定材料来改变原有物质的空间、结构与感知,通过文字和视觉语言之间的转换,让观众游离于真实与想象之间。
程然的影像创作聚焦多元文化中发现的崭新价值,反映了中国年轻一代在政治与文化全球化冲击下的内在生存状态。他将多元的审美元素重新组织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以独特的视角体现出他对于边界、差异,甚至对抗、边缘化等主题的思考,在复杂的层次中呈现一种不真切的诗意。
与众多音乐人 / 作家 / 演员等跨媒介作者的影像艺术跨界创作为程然带来了艺术圈之外的广泛关注,被他巧妙地引到马丁·戈雅生意——程然旗下的实验艺术空间,一个蓬勃发展的艺术社群,也是他为年轻艺术家提供的“藏身之所”。 或许从另一个维度而言,马丁·戈雅生意本身也是程然的艺术实践。在此,程然致力于挖掘和推广更多的创作者。不仅如此,他将自己在艺术创作上年轻有为的全部能量、资源、机会和经验都倾注给了这个群体,尝试为当代艺术单一的受众形态和收藏市场拓展更多的可能,目前已然取得斐然的成绩。
获奖理由
程然是艺术圈标准的“斜杠”青年,还很成功。作为中国新一代录像和跨媒介艺术家代表,他一直积极尝试不同艺术形式,涵盖电影、诗歌、戏剧、小说及装置等。除此之外,程然还致力于为更多的年轻艺术家提供机会、平台和收入。
加密艺术开创者
年度青年艺术家
刘嘉颖
刘嘉颖,艺术家
刘嘉颖(CryptoZR)是中国知名加密艺术家,也是在NFT浪潮中被认为极具市场潜质的艺术家之一。刘嘉颖曾就职于腾讯总部,担任国际业务部Global SNS首席产品设计师。在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习期间,她专注于使用区块链底层技术进行艺术转化,并不断探索独特的艺术语言。
刘嘉颖的作品围绕“加密货币”“信用创造”“交易” 等主题,同时“流量”也作为作品至关重要的切入要素。艺术家对技术的实践运用、改变和反思,借助不同的区块链协约模式,构建多人参与金融系统和虚拟货币的交互,挑战传统的艺术系统、审美和固有观念下的艺术潜能,并探索科技与人性的交汇。
刘嘉颖是真正的技术使用者,她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机会,对数字货币、金融信用与交易体系进行消化,对组织架构进行分解与设计,在过程中寻找与呈现出意识形态的本质和人的欲望。对于区块链技术的探索,刘嘉颖是这个行业中的先行者,她研究的深度是很多艺术家不具备的,她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多样性也远高于现在的NFT现象。“人性”的加入让刘嘉颖的作品具备了温度,在追求去中心化的过程中,人性依然是问题的核心。这其中的相对性、二元性是一直存在的,人性本身的两面性可能一方面期望去中心化,另一方面又局限于被统治,或者统治他者。
获奖理由
在加密艺术领域,刘嘉颖是真正的技术使用者,她在该领域的创作和研究推进了加密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而她作品中出现的反思、实践,对于本质、欲望、人性的理解,无疑让她的作品具备更多重的维度和生命力。
陌生化状态
年度青年艺术家
聂竞竹
聂竞竹,艺术家
按照乔托·卡努杜的观点,艺术分为静态、视觉和空间的,建筑、绘画、雕塑同属于这一类型;而另一种则是动态、非视觉和时间的,这一类型包括音乐、文学、戏剧和舞蹈。在聂竞竹作品中融合的雕塑和戏剧的元素,实际上在讨论这两种截然不同状态的结合,这便是一种静态与动态、视觉与非视觉、空间与时间状态的结合。
聂竞竹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获“年度设计师、青年榜样”荣誉称号,曾任包括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乌镇戏剧节在内的国内各大戏剧节及行业盛会的平面视觉总监。作为一名设计师,聂竞竹深受舞台艺术影响,从2003年至今聂竞竹的设计跟随中国舞台艺术发展的脚步,将歌、乐、舞、剧、戏中的元素恰如其分地体现在作品中。聂竞竹在专注视觉艺术研究与实践的深厚积淀中,在中国戏剧与国际交流的双向互动中,以其强烈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当代戏剧与当代艺术交融的签名语言,成为文化跨界的代表人物。
聂竞竹的作品所营造出来的陌生化状态,使我们与现实的世界疏远,破除幻觉,消除漠然,重新定义自我与世界的关联。这种陌生化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使人从漠然与麻木的状态中警醒。
获奖理由
聂竞竹的作品融合、 汇聚、衍生了多种不同的元素,她以适当的方式,延续了戏剧与艺术共通的传统,并在两种领域内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她充满人文主义气息的作品,使观者在陌生化的世界中重新建构自我。
跨语境对话
年度青年艺术家
周褐褐
周褐褐,艺术家
中国青年艺术家周褐褐的作品涉及雕塑、装置、 图像、绘画、服装等不同类型,通过个人“非虚构”特征的作品,展现她用艺术的方式对大众化“自然观” 的穿越和再造。
从童年时期开始,周褐褐就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漂泊,接受过音乐、服装设计和美术的各门类专业造型训练,她的艺术观念是将所有已知和未知的领域,融合于艺术家自我的内心世界。
周褐褐一直希望实物的作品能在绵延的时间与空间展示力量的多样,进入创生的不同阶段,引发情感与思考,在一个微小的层面上呈现只可意会的未知。勇气自心中诞生,转变成持续外化的光与暗,就像时空的涨落与波动、生命流进流出的过程。
周褐褐在近5年间的创作中,抽取了她对生命意识和生物形态给予强烈关注的部分,其直接的创作动机和源泉更多地来自她自身从人生历练与收藏、宠物喂养中获得的直接体验,在周褐褐看来,作品的奇异形态只是被日常视线、概念掩盖的多重生命的自然延伸。她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史和美学经验史,一次次敲击,寻找这个星球的隐秘力量与可见世界的交互界面。
获奖理由
周褐褐用当代艺术的勇气,打破了跨学科、跨语境之间的壁垒,将艺术引入更辽远的开阔地。她用超越常人的力量,去介入所有已知和未知的领域,并将其融合于艺术家自我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艺术的整体性理解之中。
内容策划 / 李伊荣、倪雅芳、高玉、周樱
撰文 / 李伊荣、劳炜科、倪雅芳、高玉、周子榆
图片 / 获奖人物提供
新媒体执行 / SHUZHEN
关
注
我
们
长按识别 / 搜索关注
官方公众号搜索
时尚甄选(ID:RobbReport_CN)
罗博之选(ID:RobbReport__Trends)
官方微博搜索
时尚甄选RobbReportLifestyle、罗博之选
官方视频号搜索
时尚甄选、罗博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