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character

邢丽

Helen Xing

时尚传媒高端生活方式品牌事业部、Robb Report Lifestyle品牌总经理,全媒体内容官

刘佳玉:在已知中探索未知

时间:2022-12-19 20:56 来源:互联网
图片




所谓“自然”的解读,在东方的体系里包括自然而然、道法自然,中国人讲究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在西方的概念里,“nature”也有此意,“自然界”“天性”都可以作为它的翻译。虽然大家对于自然的理解各有千秋,但都不约而同地热爱自然。本期关于自然主义的专题聚焦艺术领域,在新媒体艺术融合自然的议题中对话艺术家刘佳玉,看她如何在自然的场域,畅想艺术与科技的未来。






自然在发生,艺术亦在发生。观察自然并转述自然,无须表达出某个具象或写实的理念,而是让观者沉浸其中,产生自我想象,引发情感共鸣。艺术家刘佳玉也恰恰用个人创作印证着“自然主义”的观点。


刘佳玉一直非常擅长描摹自然,在2022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她的作品《虚极静笃》令全世界瞩目,她从贺兰山脉出发,将华夏古老大地的地理自然与人文自然,借人工智能技术,以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山脉三维景观被人为地简化为蓝灰色的符号,以此探讨科技、自然与人类三者之间的关系。



刘佳玉运用新媒体技术,让真实的数据在真实的场域当中再现,从而给公众带来一个个超写实的片段。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充满科技感的视觉体验,宇宙星辰、山川河流、竹谷虫鸣……眼前所见既是真实的虚幻又是虚幻的真实,通过实时渲染的连接,透过它们让观者感知人与自然的相处状态,鼓励观者在已知中探索未知,这是她一直坚持的创作母题。





图片

对话 刘佳玉

        艺术家




Q

你的作品一直试图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多重关系,探究人们所持有的观察自然的各种视角,让你有这样想法的起源是什么?探索至今,给了你怎样的感悟?


A

这要追溯到我刚去皇家艺术学院读书的第一个创作主题——野外(define wildness),为此,我创作了《一个真实的帐篷》,当有人进入帐篷,它会自动识别,然后随机播放我之前去实地采集的各种声音,比如伦敦地铁站、郊外的森林公园等。我是用来自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以及帐篷的移动和摇晃来完成这项体验。我想表达的是:真正的原生态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可以说,这件作品促使我持续探索人类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关系,直到今天,足足十年。


不管是新媒体技术中的实时渲染带来的虚拟世界,还是我们感知的真实世界,所有场域的每一秒都是崭新的、都是流动的,永远都不会是静止的。像是今年在威尼斯双年展展出的《虚极静笃》,灵感来源《禹贡》,在虚拟的场域上附着人工智能对10000张中国水墨画进行学习与训练所得到的结果。整个空间流露出一种东方特有的情绪和状态,且每一秒都在变化。

图片

上图:《一个真实的帐篷》(a real tent)

下图:《虚极静笃》(Streaming Stillness),2021


Q

通过解读“人与自然”,最想表达出什么理念?


A

我没有一定要表达出某个具象或写实的理念,这一点与“自然主义”挺像的。“自然主义”是直接观察、直接描述,我的作品亦是如此,把我的观察通过创作语言进行转述,在空间中呈现出一个场域。我希望每一个来看我作品的观众可以开启自己的一段想象的旅程,思考、感悟,然后重新反馈给这个作品。


Q

你喜欢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穿梭,让不同地域之间的自然元素相互交错结合,那么,你是否经常去各地寻找灵感?而每一次创作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A

是的,采风于我来讲很重要,采风是深度地感知世界,所获得的体验再结合个人情感或是经验等,融合在一起,才能通过作品分享出来。创作的最大挑战是未必每一次采风都成功,灵感不是机器,你让它开启就能开启。你想见它的时候,它可能不想见你。所以说,采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我的理解中,创作者跟灵感其实是在一段旅程当中不期而遇,双方的碰撞需要自然地发生。

可持续溶洞系列——《幻漠之花》

可持续溶洞系列——《竹谷河鸣》


Q

用新媒体艺术的方式描述自然,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A

新媒体艺术只是一种比较先锋的表达方式。文字、音乐、绘画……不同方式的描述自然、转述自然,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可能新媒体艺术在呈现自然时的维度是不一样的,它会更立体,像立体诗一样,给观众带来全方位的感受,我觉得这点是它的特别之处。


Q

你觉得应该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对自然的尊重?


A

我有一件作品是《窗边》,实际是天窗边,大家需要仰望去看,仰望这一行为作为观者体验作品的一种牵引,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微妙关联的暗示。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像《窗边》想要表达的一样——仰望,我们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去对待。

《窗边》(Sitting by the window),2018 







我们每个人应该不间断地为可持续发展付出自己的力量,在这次采访中,艺术家刘佳玉也谈及了可持续发展应该在艺术家的工作方法里,或者说在艺术家的生活方式里。此外,她提到在展览时,有些艺术装置往往花费巨大精力制作,所使用的材料,包括LED等,在展览结束后应该如何实现可持续......这些都是值得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去思考的问题。




撰文 / 周子榆

编辑 / 周樱

新媒体执行 / ShuZhen

图 / 艺术家工作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