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art

邢丽

Helen Xing

时尚传媒高端生活方式品牌事业部、Robb Report Lifestyle品牌总经理,全媒体内容官

特别策划 | 回看敦煌

时间:2023-08-21 10:54 来源:互联网


如果说,浩瀚沙漠是金色的海洋,那么,敦煌就是这海洋深处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充满神秘的魅力,令人神往。





敦煌的美学

与文化价值


在我还是四川大学历史系的一名大三学生时(1982年),因为对画册上“远在天边”的沙漠、蓝天和造型奇特的壁画人物、彩塑的莫名向往,便做了一个当时在别人看来冲动的决定:去甘肃敦煌莫高窟前的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

于是,在严寒的冬季,我坐了三天两夜的火车,又坐了好几个小时的汽车,终于来到大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到达时已是深夜,莫高窟前寂静无声,小小的平房招待所孤独地矗立在荒滩上,像一排相互勾连早已干枯的古树。我在疲惫不堪中倒头便睡,第二天是被满屋子跳动的明亮阳光给晃醒的,窗外是俄罗斯油画里才能见到的那种白桦树,高高的树干和秃秃的枝丫,把影子投射进屋,布满了灰色的地面和白色的墙壁,让人感觉置身于古典油画般的空间里······真的是太神奇了,这就是梦中的天堂呀!正好此时,老所长段文杰先生敲门进来,微笑着问我:“小伙子,你喜欢这里吗?”我脱口而出:“段先生,我想‘死’在这里!”于是,我就这样成了一个莫高窟人。


莫高窟晨曦,

孙志军摄影


如今,回看敦煌,其美学与文化价值可以谈的有很多,篇幅有限,仅从以下3个方面大致讲述。



敦煌艺术

究竟美在哪里

- 敦煌特辑 -


敦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艺术宝库,这里汇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敦煌艺术是指敦煌地区现存的莫高窟、榆林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等古代石窟寺里保存下来的壁画、彩塑和藏经洞出土的绢画、纸画、麻布画等综合艺术品。敦煌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独创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这些艺术品形态多样,题材广泛,表现手法独特,在视觉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榆林窟第29窟

西夏盛装党项族贵妇供养像


敦煌艺术风格独特,一方面受到了印度、罗马、波斯等古老文化的影响和融合,另一方面也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所以,敦煌艺术比较容易引起现代中国人的文化共鸣,也使得世界各地的人对敦煌艺术心向往之。敦煌艺术的形态多样,有壁画、彩塑、建筑等不可移动的艺术品,也有绢画、纸画、麻布画等可移动的艺术品。其中,可移动的艺术品大多已经被外国探险家们掠夺一空,现在主要收藏在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的博物馆里。幸运的是,敦煌的不可移动艺术品绝大多数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当地,我们仍然有机会前往敦煌观看、研究。


上图:莫高窟第61窟盛装的回鹘公主

下图:莫高窟第220窟北壁“胡旋舞女”


壁画是著名且具代表性的敦煌艺术表现形式。敦煌壁画的特点是构图严谨、笔触细腻、意境深邃,既是中国古代绘画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另外,敦煌艺术的杰出代表还有彩塑,主要以当地特有的澄板土泥和木头干草等为材料,描绘神话传说等。


莫高窟第156窟,唐代母亲“晒娃”


敦煌艺术之所以如此火热,是因为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一个个艺术品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这里锤炼出来的文化符号、象征图案等,连通着亿万中国人的情感和善良愿望。同时,对于敦煌艺术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人们的认知度、认可度越来越高,堪称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绝世瑰宝和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坚实底蕴。


的确,敦煌学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艺术深度,可它不仅以艺术视角观赏敦煌,更是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敦煌。敦煌壁画“黄金时代”的历史背景、壁画中的艺术语境、艺术中的精神与文化符号、语言学、地理、天文、哲学与道德等等均是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敦煌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胸怀。敦煌的壁画和文献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重要体现。敦煌“黄金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敦煌文化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不仅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丰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会对于现代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莫高窟第45窟,

唐代青年男子追求时尚美女图




在美学中

重塑时尚灵魂

- 敦煌特辑 -


敦煌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珍品,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而如今,时尚审美似乎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敦煌艺术与时尚审美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首先,敦煌艺术的复杂性和时尚审美的别致风格之间有极其微妙的联系。敦煌艺术作为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内涵,既有胡汉传统文化的交相辉映,也有西方文明的神秘烙印。这些古老的文化财富,恰恰是新时代时尚审美的灵感来源之一。许多时尚品牌以敦煌艺术的纹样为设计元素,将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融合,创造出了独特的时尚产品。


其次,敦煌艺术的精神内涵与时尚审美的品位有着显著的共通之处。敦煌艺术将人文情怀融入艺术创作之中,感染着人们对未来的想象。在这个时代,市场风向表明个性、品位、价值观等方面正成为时尚审美的重要组成。因此,我们不难看到,一些时尚设计师通过对敦煌艺术精神内涵的理解和挖掘,来创造出深具个性化和文化共鸣感的时装、首饰等时尚产品。


宁强,《雪后莫高窟》


最后,敦煌艺术与时尚审美之间可以说是双向互动的。既有敦煌艺术对时尚审美的影响,也有时尚审美对敦煌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我们深信,“时尚审美”将会成为推动敦煌艺术传承创新的重要动力。在时尚界的推动下,敦煌艺术将呈现更为活力四射的形态,不断创新、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美的追求。敦煌艺术与时尚审美之间蕴含着深刻的联系,它们都在不断地推动着彼此的发展与进步。我们期待着将来更多优秀的时尚设计师、艺术家能够将敦煌艺术中的东方雅韵与西方时尚元素完美地融合,开创出更加独特和美丽的时尚世界。


宁强,《唐代敦煌莫高窟》

油画,2022




传承与保护

不遗余力

- 敦煌特辑 -


由此可见,敦煌艺术对于我们来说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外界因素的侵蚀,敦煌文物的保存和保护工作越来越有压力了。因此,敦煌文物的传承和保护也是极为重要的挑战。为了保护敦煌文物,多年来,国内外文物管理保护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传承和保护敦煌艺术需要加强宣传敦煌艺术的意义和价值。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和文化活动,向公众介绍敦煌艺术的历史背景、技法特点和表现内容,增强公众对敦煌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文化自信心。


敦煌自然景观,徐海洋摄影


此外,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敦煌艺术的保护力度,增加保护资金投入,为敦煌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有力的保障。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和传承敦煌艺术的技艺。针对敦煌艺术技术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积极开展敦煌艺术的培训和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敦煌艺术,并掌握其技艺。同时,传承敦煌艺术要注重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逐步吸收和融合现代艺术的元素,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具有时代特色的敦煌艺术。保护和传承敦煌艺术更需要建立起高效的管理机制,要加强各方面的合作,特别是与世界各国文物保护机构的合作,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保护和传承氛围,这样才能更好地让这一文化珍宝永世流传。




穿越时空

遇见敦煌壁画


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敦煌是通向西域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文明和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思想、艺术、文化的汇聚之处,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蔡炀灿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丝路壁画临摹工程的团队一员,她和团队成员曾深入丝绸之路沿线的洞窟,临摹相关壁画。他们用画笔和工具穿越时空与千年前的画匠对话,进行了一次文化的传承和心灵的碰撞。


长达六年多的壁画临摹项目中,蔡炀灿和团队成员一共走过了新疆库车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冈石窟等数十个石窟壁画。每到达一处,团队都会结合当地历史文化条件,考察壁画的历史价值,寻找当地的矿物材料,采集石窟内壁画的数据等,种种复杂的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很多时候要面对的不仅是绘制上的挑战,还有与自然环境和时间的较量。


莫高窟第420窟,隋,

壁画所绘的是一幅说法图,

佛居中结跏趺坐于金刚宝座之上,

佛左侧为大势至菩萨,佛右侧为观世音菩萨,

十大弟子分列于后,上方绘华盖和菩提树,

两身飞天持鲜花来礼佛。


历史上,由于不少壁画在“毁佛”运动或后世偷盗中被损毁,加上当地自然环境的风化侵蚀作用,画家们面对的大多是在历史沉淀中饱经沧桑的图像。而他们的工作则是针对当下的壁画现状做临摹和还原,记录下这些洞窟壁画真实的样子,为日后的文物保护和传承提供重要依据。


壁画的制作分为地仗、粉本、勾勒、敷彩四道工序,每张壁画的地仗层(又叫基底层)由泥土、沙子、麦秆、石灰等材料混合制成,为尽量做到现状临摹,通常直接选取石窟附近的粉质沙土制作地仗,调制颜料也采用传统的方法,从自然物中提取色彩,分为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和非颜料物质三种类型,如从蓝铜矿中提取群青、从山体上的铁矿石中提取红色等。


从矿石中采集壁画所需的颜料


如何呈现出壁画朴实粗粝的线条、风霜侵蚀后的残破美感,这些都需要画家们深厚的基本功,以及对于颜色的把握和做旧细节的处理。临摹石窟壁画一般需要长达数月的时间,蔡炀灿和伙伴们早上背着泥板进入洞窟,进行临摹壁画的基础工作,直到晚上才出来。凭着对文化的崇敬和匠心精神,丝路敦煌的文化传承也刻在了更多人的心中。



对话 蔡炀灿      


Q:临摹洞窟壁画大致有哪些过程?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经历吗?

A:从2016年丝路壁画临摹工程开始后,我们几乎每年7、8月份都会去洞窟所在地待一两个月,每天早上进入洞窟,晚上才出来。临摹壁画的大致过程是先拍照采集图像资料,然后扫描图像。获得数字资料,按照1 : 1的比例做出底板,再把图像复制到底板上,进一步深化线稿、勾线、上色等步骤,画到60%的时候,我们会再次进到洞窟里面对比色彩,尽可能达到对壁画的真实还原。 


Q:在临摹壁画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对自然风化和时间沉淀后的临摹细节进行处理?

A:洞窟内的壁画经过上千年的时间,由于自然环境的侵蚀风化作用,或者历史上的“毁佛”运动和后世偷盗,很多壁画被破坏损毁,留下残破的痕迹。为了尽可能做到现状临摹,在每一步绘制的过程中,我们会预留一些痕迹,比如说制作底板时,故意做出裂纹的痕迹,或者是在有些地方多放点麦秆等等。


Q:敦煌莫高窟第420窟是一个大尺幅的壁画,可以讲讲它的绘制过程吗?

A:这是隋代的壁画,我们在临摹时用了坦培拉画法,当时在考察洞窟的时候,发现里面还是比较湿润的,壁画表面比较平整。所以我们尝试用了西方传统壁画用的技法,通过蛋液作为黏结剂,让壁画的表面形成很多的肌理效果。

虽然临摹时面对的是已经完成的壁画作品,但我们在绘制时,会有对于创作过程的想象和猜测。比如看到古人在画的时候,线条的色彩有时较重、有时较淡,有些地方是一气呵成,有的地方有色层的叠加,仿佛是通过壁画和古人交流,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敦煌文化

影响时装


敦煌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和宗教融合的痕迹使它能够吸收更多元的文化。因此,敦煌的建筑、壁画、色彩和服装艺术都在千余年间大放异彩。



敦煌壁画和彩塑的服饰风格和特点,无疑是中国服饰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中世纪服饰文化的艺术宝库,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杰出的艺术才能和生活智慧。敦煌风的汉服是指,以敦煌壁画为基础,或从敦煌壁画中获得灵感而创作的汉服。敦煌石窟的配色方案非常具有辨识度,因为它融入了当时西域地区热情奔放的配色方案,但整体色调仍然保持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配色。


在中国绘画中传统的“五色”(绿、黄、红、白、黑)的基础上,鲜艳的色彩与古典色彩中单纯的低纯度色彩相碰撞,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敦煌配色”,令人无比惊艳。“撞色”是敦煌风格配色中非常重要的手法,如经典的“陶瓷白”和“宝石蓝”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见之不忘,印象深刻。但这两种颜色明度和纯度较高,如果直接搭配会有些生硬,那么我们可以选择白色来做过渡及调和。另外,明快风格的“大地色系”也很有敦煌意味,可以选择“姜黄 + 橙黄 + 湖蓝”的多层配色方案,这种搭配特别能显示古典气质。


敦煌壁画


在敦煌壁画中,较常见的是仙女,她们衣袂飘飘,身姿轻盈。如果我们要展示这种风格,首先要在服装材料上下功夫,既要考虑选择轻盈透气的纱质面料,又要合理搭配质感和垂坠感好的薄锦缎。纱质材料一般选择柔软且透光性好的雪纺或锦缎,这种面料一是轻薄能随风摇曳,二是朦胧感强能突出大气感。锦缎面料上一般有深色的图案或印花,可以突出穿着的质感。这两类服装材料的结合使用,可以表现出浓郁的敦煌风格。




劳伦斯·许——

云锦铺就传承之路

- 敦煌特辑 -


作为多次登上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的“中国高定设计师”,劳伦斯·许选用中国古老的皇家御用面料——云锦来铺就一条五千年手艺传承之路。这不仅是传承更是传递,劳伦斯·许让世界看到了云锦,也看到了中国几千年文化蕴含的魅力。


劳伦斯·许秀场


中式的灵魂与西式裁剪,古老的中国文化与世界流行的碰撞造就文化交流的花火,用中国文化点燃高定时装周。劳伦斯·许2015年的“敦煌系列”浓郁的色彩再现敦煌风尚,精致的刺绣纹样表达着劳伦斯·许对敦煌的独特情感。文化与艺术相交融的敦煌,正在通往世界的时尚舞台,让古老的中华文化焕发出更加灿烂的生命力。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承载着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和辉煌的艺术成就。如今,敦煌艺术与敦煌元素是重要的东方历史文化符号,也是现代时尚艺术与千年古老文明的沟通桥梁。劳伦斯·许将自己对敦煌的独特情感呈现在服装之上,一件件华美的深色礼服重现敦煌盛景。




陈采尼——

延续东方精神

- 敦煌特辑 -


陈采尼和他的品牌CHENEY CHAN每一年都要打卡一个中国元素以及一个中国城市。今年他们来到了敦煌。


CHENEY CHAN秀场


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把自己圈在一个非常狭隘的空间里。在陈采尼的品牌CHENEY CHAN的认知里,美妙的传统文化通过年轻化的创新也可以创造出符合当下潮流风向的时尚的感觉,无论是敦煌的沙漠、莫高窟还是飞天,都可以跟时尚产生关系。这一次CHENEY CHAN甚至把敦煌的飞天形象,以及雕塑上的一些样式元素进行了二次加工与创作,运用到天马行空的时装想象里,CHENEY CHAN在用年轻人的方式讲述一个全新的故事。


再比如说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里面有非常多的唐代书法,CHENEY CHAN把唐代书法的风格进行融合,将它书写到服装上与布料上,呈现出一种非常美妙的结合,同时把它进行了图案的转化,让书法也成为图案的一部分。CHENEY CHAN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讲述敦煌每一个文化元素与根基点。


CHENEY CHAN Private No.029


提及在敦煌办秀,陈采尼说:“在丝绸之路的节点上不得不提到莫高窟,莫高窟里也有中国各个朝代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涵,比方说雕塑文化、音律文化、服饰文化、书法文化。敦煌也有很多藏经洞,我们也从敦煌的莫高窟里汲取了非常多的灵感,选择敦煌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飨宴东西

觅和谐之境


真正的珍罕是什么?是隐藏在文化中的微妙之处,还是基于历史沉淀、长期视野和想象力,具有美的内核与超越产品的精神含义?轩尼诗知道答案,因此,今年其于敦煌续写了“共觅和谐之境”的篇章,将大自然之美凝练升华,以音乐、艺术等多元形式阐释与演绎,在不断调和差异与冲突中,达到平衡之美学。



寻饮

敦煌记忆

- 敦煌特辑 -


若冰川与河流的和谐仅仅是幻化形态的和谐,那敦煌所呈现出来的则是多元事物间彼此融汇的和谐。古城敦煌被遗忘在西北的圹埌边城,要陟遐万里才能抵达。



千余年来,时空从未在此处定格,鲜活的敦煌绿洲在一片圹埌的沙漠中默默驻守,也放慢了往来休泊的客旅、商队、僧尼、使臣的脚步,一边遥望东边远方家人的鲤素,一步三望地安营扎寨等待边防的放行,一边等待驼铃的叮呤响起,这就是出发的“号角”。驼铃连着古今,千年不涸的永恒绿洲,过去得到了守护,未来也将得到延续。由此沙土与清泉在敦煌相依共存,和谐交融。或许沙砾窸窣作响,烈日与狂风早已心照不宣,塑造别样的敦煌,勾勒平衡的和谐之域。千年敦煌因着通达的丝路,见证了跨越时空的历史变迁和艺术沉淀,也以壮阔之势容纳了最初的中西文化融合。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寻味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便是敦煌记忆的“文字”。莫高窟见证了东西文化的多元融合,壁上丹青既有自西而来的璀璨佛教艺术,也有根植于中原文明的人间俗事。技艺精湛的壁画上,画工用笔召幽仙,一铺铺壁画上,色彩的浓淡多寡,颜料的来历、变化乃至绘画技法,都暗藏信息。令人所见虽为佛教图景,读出的却是真历史。而凡尘亦在其中,宴饮图一直是尘世景致中的翘楚,觥筹交错,著词歌舞,这是敦煌的人与酒品。


“饮”在敦煌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除了日常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之外,酒可以说是作为珍品进入敦煌人的饮食生活中。一切超越生理需求的饮食活动都带有文化上的意义。酒若悬流注不歇,敦煌人的宴饮随着中原与西境的交流融汇而更显丰裕。或者说,酒让此地既是遐方绝域,又是烟火人间。


宅中酒肆,在中唐时期的敦煌,

著词歌舞是敦煌人宴饮的方式之一,

就是在酒席间根据某种辞令即兴创作并演唱的酒令方式之一。




干邑的

和谐余韵

- 敦煌特辑 -


在法国干邑轩尼诗酒窖,极为稀有的“生命之水”(eaux-de-vie)在此慢慢陈年,终将成为杰作。在轩尼诗庞大的“生命之水”窖藏中,只有极小部分的“生命之水”得以在此酒窖的橡木桶中熟成。最老的窖藏库存酒甚至可追溯至1774年。


这些精心挑选的“生命之水”各具风味特色,深具陈年潜力,历经八代酿酒大师的细心看护,每款干邑都独具特质。木桶每年因自然蒸发而流失少量酒液,称为“天使的分享”。这里历史的沉淀甚至升华了“生命之水”的特质,它们静卧于酒窖之中,被激发出无限可能。


如此看来,轩尼诗与敦煌的“和谐之境”有着深厚渊源,或许是同频共振的默契,酿酒师如敦煌画工,在金色的岁月中勾勒出美酒的不凡,恰似“睹美玉而如窥秋月,视润色而室内生光”。浅浅品鉴,是精致的堆叠,持久的香味独特又让人记忆深刻,带给人温馨舒适,带来幸运······“敦煌”二字,不仅仅是地名。它见证了民族交流的历史与辉煌,也跨越时空,见证了古韵与新风相融合,在对艺术共通的理解中,和谐地裹挟了从法国到中国,于酒杯中搭建了那座看不见的桥。





不只是

珍酿品牌

- 敦煌特辑 -


提到干邑,你不会忘记来自夏朗德地区的轩尼诗,作为世界三大干邑品牌之一,自成立以来便不断以追求极致的专业精神书写着干邑历史的新篇章,它在一次次创作中,融入无比的热情与专注和毅力,为世人呈现了一款款如艺术珍品般的干邑。


从创始人李察·轩尼诗(Richard Hennessy)、首位总调配师让·费尔沃(Yann Fillioux)到现任第八代调配总艺师雷诺·费尔沃·纪朗德(Renaud Fillioux deGironde),轩尼诗那个保存着古老“生命之水”的“创始人酒窖”名为“Paradis”,于是轩尼诗百乐廷(Hennessy Paradis)的名字由此诞生。其酒樽由意大利艺术家费鲁齐奥·拉维安尼(Ferruccio Laviani)设计,流畅的线条勾勒出百乐廷的庄重之感,瓶身两侧一对儿向上的“双翼”仿如翱翔天境之间。以优雅特性著称的轩尼诗百乐廷,其浓郁的古铜色调令人赏心悦目。这款和谐丰盈的佳酿醇厚而圆润、平顺而强劲,如丝绸般的柔滑口感在口中萦绕,余韵悠长而持久。




盛飨之宴

探觅东西交汇之域

- 敦煌特辑 -


时代的蛛丝马迹总是存在于惊世的艺术中,而艺术又与自然相连,进而感染无数观赏者。这种东西相汇相融的方式,传承至今仍鲜活有力。正如4月,轩尼诗百乐廷于敦煌的峭壁涧流边,带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而生的魅力,携手其全球品牌代言人、国际钢琴大师郎朗,为世人献上“共觅和谐之境”的全新旅程。


歌手艾丽西亚·凯斯(Alicia Keys)通过视频问候,

致意在场宾客,

而后郎朗为现场宾客演绎了他与艾丽西亚一同创作的钢琴曲。


于敦煌,轩尼诗第八代调配总艺师纪朗德与来宾共同品鉴轩尼诗百乐廷,品鉴之时,随郎朗的引商刻羽渐入佳境。大漠的午餐时光,为轩尼诗百乐廷“共觅和谐之境”带来了超乎想象的体验,深入沙漠的境域,纯粹的自然、行云流水的音符与弥漫的干邑香气,浑然天成中彼此雀跃着腾起尘焰。夜幕降临,全新百乐廷酒樽于现场首次亮相,标志性水晶酒樽搭配全新橡木香槟色礼盒,珍罕优雅尽显。层层递进的活动流程,在推杯换盏后更显朦胧,绚烂的烟花把气氛推到高潮,愉悦美好的体验如同百乐廷干邑轻柔醇厚的香气,令所有人意犹未尽、久久萦绕心间。


轩尼诗的百年酒窖,“生命之水”在此诞生,

金色液体在桶中遥望,缠绵于黄金梦乡。




寻味敦煌

续食记忆



一条名为“家味”的线索,于绢展壁画中若隐若现。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共同造就了一个叫家的地方,人因食物而聚,人不散,家就在。饮食男女,恍世隔千年,而时间的蛛丝马迹便停留在文化的记忆中,被端上餐桌,与时间共品此刻跨越时空的三食四季,此名为“烟火人间,风味长存”。




最“食”人间烟火色

- 敦煌特辑 -


20世纪初叶,尘封千年的莫高窟被不经意打开,世人惊异于古代文明的恢宏和博大时,人们也逐渐发现,在浩如烟海的数万卷遗世留存中,字里行间还保留了超脱于沉重历史的人间烟火气。



宕泉河畔石壁上密如蜂巢的洞窟中,几万平方米色彩斑斓的壁画上,分布有不少古人饮食的画面,这些不仅真实、形象地揭开了千年前敦煌饮食文化的神秘面纱,也让敦煌饮食对于中华饮食乃至中西文化交融上的意义呼之欲出。敦煌荟萃了东西南北各种饮食原料、饮食方法、品种、观念以及饮食礼仪。它不仅为中华饮食文化增添翔实、可靠的资料,也有许多新的发现弥补了史料的不足和缺陷。


当我们匆匆浏览这些生动、有趣、具体的史料和壁画的时候,目光仿佛徜徉于胡饼馎饦丛中,置身于酒宴喧呼的场所,与古人作歌同舞。恰是这一蔬一饭人间烟火,极为刻骨铭心。于是,思接千古,情通万里,再次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古老和深厚,享受敦煌带给我们的美味文化。




百味饮食

国色天香

- 敦煌特辑 -


鸟瞰古丝绸之路,可发现它的走向并非直线,而是沿着有水的古河道,艰难而曲折地穿行于星星点点的沙漠绿洲之间,顽强延续着人类与生俱来渴望交往的历史。而以祁连山雪水为源的党河、宕泉河、疏勒河等流经的敦煌,无疑是此处自然条件极为优渥的绿洲。黄金的地理带孕育百味饮食,然而由于早期史料的缺乏,我们很难窥见敦煌人饮食生活的全部,只能从各种史料的字里行间来获得蛛丝马迹。直到唐代,由于敦煌壁画上社会生活画面的大量出现,以及后来藏经洞被发现,才使得敦煌人神秘的饮食生活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得益于优渥的绿洲,敦煌的多元麦类谷物和瓜菜果蔬尤为发达,甚至因为需求过大而促进了当地的园囿的建设。而为人称道的是敦煌人的食肉饮酪,因此早就形成了买卖肉食的市场。屠户、肉铺是当地重要的行业之一。文书不止一次地记录了敦煌人买卖牛肉、马肉、羊肉的事例,敦煌壁画也以繁荣的肉铺画面来宣扬佛教戒杀生的思想。除此外,在敦煌还有经营乳制品的商人,文献记载,寺院有时要用粟麦去交换酥油,因制造较高级的食物,如乳饼要添加乳制品。敦煌人当时除了饮用奶外,乳制品以酥油为主,而酥油也是戒肉食的僧人上好的食物。


调味品之于敦煌民众并不陌生,已知敦煌的调味品有醋、酱油、生姜、花椒、豆豉、砂糖和盐等。据说敦煌人嗜酸,不仅寺院在每年的六月份或春秋两季要酿醋,而丧事中,也需要大量的醋以制作粥(当时敦煌的粥多为面粥,即面糊,如今河西一带称为酸拌汤,而非米类稀饭)。另外一个重要的调味品是酱油,作为敦煌人不可或缺的调味,酱、醋已经端上了食床,任食客随意调放。其他的调味品诸如花椒,则更具普适性,并非单纯被用来烹调肉食,敦煌人在制作烧饼时往往添加花椒——这种做法和今天甘肃等地制作一些较厚的大饼时相同,如常见的锅盔。如此可见,敦煌的百味只是在存续期间遗忘了时间,但始终有一条交汇与融合的脉络或隐或现,从未断绝。


敦煌的百味饮食,

人间烟火色的壁画主题在盛唐尤为突出。




餢飳馎饦

薪火相传

- 敦煌特辑 -


嗜酒的敦煌酝酿出卓越的酒文化。记载入册的酒品名单就已达到了十几种,诸如白酒、清酒、葡萄酒、粟黍酒、麦酒、醇醪酒、胡酒、青稞酒、白醪、药酒等不一而足。当然,敦煌酒的品质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古人曾用“睹美玉而如窥秋月,视润色而室内生光”来形容敦煌所酿造的酒,“琼浆”二字可谓恰当至极。


敦煌宴饮图,

喝到尽兴时敦煌人会著词歌舞。


曾经人们不禁发问:为何敦煌有如此先进的酿酒技术?或许答案在冥冥之中早已昭示。将时间回溯至今年年初,那场名为“飨遇敦煌”的美食剧场上,历经300年历史沉淀和九代首席酿酒师的经验传承的马爹利,其调配艺术展现出独特的酿酒技艺,创献出无数令人赞叹的至臻佳酿的特质,对敦煌的召唤产生共鸣,恰好两者基因中都携带着“传承历史,融合新生”的特质,所以其总能以引领之姿,于激荡多变的时代潮流中持续精进探索,向世人展现着马爹利调配艺术中复杂与精致的双重魅力。拨动时钟的指针,另一答案就藏在轩尼诗带着东西方文化融合而生的百乐廷精神,为世人献上的“共觅和谐之境”中。也许是敦煌所呈现出来的多元事物间彼此融汇的和谐触发了轩尼诗的同频共振,惺惺相惜,虽跨越千年,轩尼诗在精神世界认可敦煌的文化,也在其继续创造传奇的过程中为敦煌饮食文化正名。


敦煌碧玥酒店提供的风味红柳羊肉串和西域烤包子

均为传统敦煌餐食。


这大概就是敦煌酒业发达之谜所暗藏的答案。东来西往的使节、前来贸易的商人,各自带着家乡的酿造,彼此交汇,一边传承历史,一边融合新生,凡此种种,让敦煌的酿酒技术在和谐交融中博采众长,葳蕤生香。而家的味道也藏在其间,随着时间流转,被更多人从冷冰冰的壁画中寻得,借由共鸣者们的传颂,重回世俗人间。




内容策划 / 周樱、JOAN、高玉、LYR

撰文 / 宁强(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伊荣、彼尔、张芥末

新媒体执行 / SHUZHEN

图片 / 受访人提供、部分来自品牌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