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art

邢丽

Helen Xing

时尚传媒高端生活方式品牌事业部、Robb Report Lifestyle品牌总经理,全媒体内容官

潮流与艺术,无标准,不设限

时间:2022-12-06 18:18 来源:互联网



近日,全新《迪奥与艺术》(ART'N DIOR)展览登陆上海,该展览作为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一部分,进一步延续着迪奥与中国之间的深厚渊源。







迪奥与艺术总是密不可分的,在现场浓烈的艺术氛围中随心徜徉,沉浸式体验迪奥与文学、建筑、音乐等多重元素的融合,继而更深层次地理解《迪奥与艺术》所承载的、延续至今的内涵与理念。



迪奥与艺术


在《LADY DIOR 我之所见》全球巡回展现场,可见杨冕、张如怡、及鲍杨与刘娃等中国艺术家的参展臻品,众人非凡的设计理念均以独特视角,对他们眼中的LADY DIOR手袋予以个性化诠释。


《LADY DIOR 我之所见》全球巡回展现场


作为《迪奥与艺术》展览的一部分,DIOR LADY ART #7艺术家限量合作系列是来自全球的先锋艺术家发挥各自漫无边界的艺术创想融合而成,将传奇LADY DIOR手袋蜕变重生为各自意象中的艺术臻品,使同一款包型呈现不止一面的艺术形态,令经典传承与艺术创新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DIOR LADY ART #7系列展览现场


此系列参展的来自全球的艺术家包括:埃及艺术家Ghada Amer、法国艺术家Françoise Pétrovitch、俄罗斯艺术家Zhenya Machneva、美国艺术家Brian Calvin、加拿大艺术家Sara Cwynar、美国艺术家Alex Gardner、韩国艺术家Minjung Kim。


2022年“DIOR LADY ART #7”

艺术家限量合作系列艺术家和他们的手袋作品

摄影师 / Harry Eelman,Pat Martin,Marion Berrin


他们的作品中,有坚定的女性主义艺术家用抽象主义绘画结合手工刺绣,将“爱”与“坚毅”的女性气质娓娓道来;也有立足自然主义的艺术家以“自由”之名,用多重材料质感表现光影交错间的自然之美;还有始终秉持匠心技艺、突破传统禁锢的“理性艺术家”,热衷于借用严肃的“建筑感”线条表达细腻的女性特质。



艺术对话超自然


作为本系列的唯一一位中国艺术家,跨学科创作的王郁洋重新演绎的手袋佳作与其代表作《月20190810》和《人造月》共同展出。


点击上方视频,开启艺术家王郁洋

呈现的科学与超自然之间的艺术对话


王郁洋的作品旨在探讨传统与科技、人造现实与历史感知、地球与外太空之间的差异与矛盾关系。他的创造性实验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媒介——绘画、雕塑、摄影和影像等,打破人们对熟悉事物的固有认知,塑造全新感知与体验。这种观念与实验同样被注入他的大型绘画系列作品《月》当中,艺术家以独到见解,深度探索并诠释这颗我们似乎熟知的自然天体,借由绚丽迷人的光与色,开启了一场科学与超自然之间的对话。


2022年“DIOR LADY ART #7”

艺术家限量合作系列手袋

摄影师 / Li Kai


王郁洋以其描绘月球多面视角的五幅作品为灵感,艺术化演绎标志性LADY DIOR手袋,重现月球的迷人魅力。经由不同纹理与质感的巧妙交织,并将传统刺绣技法与创新科技相结合,艺术家将其个人作品灵动演绎于各款手袋之上。由此,月球陨石坑呈现出精妙入微的丰富层次,或以繁丽斑斓的宝石与亮片汇聚,或以面料的迷人交织增添立体浮雕质感。而其中一款手袋将月球图案印制于荧光皮革之上,浪漫绽放着由银灰至金橙的绮丽变幻。

“DIOR LADY ART #7”

艺术家限量合作系列手袋,王郁洋创作。

摄影师 / Li Kai


“DIOR LADY ART #7”艺术家限量合作系列手袋项目是王郁洋与迪奥的第二次合作,在2021年的《LADY DIOR 我之所见》(LADY DIOR AS SEEN BY)项目中,王郁洋以铜、铁、不锈钢、硅胶等材料创作的雕塑作品《迪奥的奇闻》参与上海西岸《迪奥与艺术》展。艺术家以其特有的创作方式,将《创世纪》中地球诞生之前的一段文字转换成0和1的二进制编码,并运用3D的相关软件生成一个雕塑,再以透明的硅胶材质将该雕塑包含其中。


谈起与迪奥的两个艺术项目的合作过程,在王郁洋看来,2021年《LADY DIOR我之所见》(LADY DIOR AS SEEN BY)是他眼中的迪奥,《迪奥的奇闻》是他了解迪奥之后创作的作品。今年的“DIOR LADY ART#7”艺术家限量合作系列项目,是王郁洋在LADY DIOR手袋上进行自己真正的创作。


王郁洋作品

《迪奥的奇闻》

摄影师 / Li Kai


与迪奥的两次合作经历,让王郁洋对这个品牌有了更多的认知:“跟迪奥合作给我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过程中很多环节的精致程度和专业程度、艺术的高度,让我惊叹、赞同和暗自佩服。”借此展览机会,我们专访了王郁洋并回溯他的创作之路。


王郁洋的“非标准”意味创造

向上滑动阅览


作为国内较早以科技介入创作的艺术家之一和重要的70后代表艺术家,王郁洋的艺术求学道路可以说是标准而顶尖的科班路线。四岁进入少年宫学画,之后考入中央美院附中。“我原本认为艺术就是画画,像我的老师郑艺那样画油画。进了附中,我在里面学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不同的艺术类型。附中的学习环境、氛围和附中当代艺术馆展出的各类艺术家的作品,让我逐渐明白艺术其实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与央美附中相邻的中国美术馆、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都剧场),对少年时代的王郁洋影响巨大,徜徉在中国顶尖的艺术院校和机构的人文环境中,耳濡目染、浸淫陶醉,逐渐完善王郁洋的知识结构,开阔艺术眼界的同时,也激励他更多地学习求索。


纵观王郁洋的创作历程,他自2001年开始艺术创作,最初以行为艺术和与剧场有关的作品为主。2005年前后至今,王郁洋的作品包括装置、摄影、影像、行为及绘画等类型,先后创作了《人造月》《月》《无题 1、2》《王郁洋#》等系列作品。他的作品诡异多变,是认知的陷阱。王郁洋的思考和创作很多都是跨媒介、跨学科的,具有一种“非标准艺术”的特点。“非标准”对他而言,恰恰意味着创造力的开始、创造力的激发。


王郁洋作品

《人造月》


2022年4月至11月,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王郁洋作为四位(组)艺术家之一,携作品《无题 1——雪人》《王郁洋#:四分之一节气》参展中国国家馆主题展《元境》。在威尼斯双年展这一全球非常重要的艺术平台进行展览和交流,让王郁洋收获不少:“在威尼斯能看到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它们会给我很多启发。同时也很高兴自己的作品能够跟别的艺术家作品进行对话,或者能够引起别的艺术家的讨论等,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


王郁洋作品

《王郁洋#——四分之一节气》

(2015-2022)


艺术家王郁洋一直勤奋、忙碌,而教师、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身份的王郁洋也一直日程满满。本次采访就是在王老师上课间隙完成的。问到如何看待自己艺术家和做了14年的教师身份,王郁洋这样回答:“教学相长。今天上课我还跟学生说,表面上看我是在教书,但其实我更愿意接触他们,从学生身上能得到更多的活力、想法和更多更新鲜的认识这个世界的视角或可能性。同时我也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分享给别人,当我分享时,某种程度上比做作品更重要,因为它是更加直接地告诉别人我的想法,用语言表达想法和把想法传授给别人,这和做作品不太一样。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挺让我荣幸的,愿意为之奋斗、感激。”





重释经典椭圆背椅


2021年时,迪奥携手全球17位艺术家,重新诠释品牌象征之一“椭圆背椅”,作为本次展览的第三主题,此系列作品也是首度登陆国内。


《迪奥椭圆背椅艺术家合作系列》展览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著名建筑师马岩松以未来视角重新诠释经典椭圆背椅,以《流星》为名,糅合自然灵韵与立体结构,唤起观者的情感共鸣。


《流星》,中国著名建筑师马岩松作品







迪奥将秉持着人文主义情怀的遐想之地再度向公众开放,来自全球不同国度的艺术家在此刻用迪奥“实现”艺术,以艺术诠释迪奥。这种多元的艺术表现形态,才是真正凝聚当代艺术与“迪奥艺术”风采的关键。同时在展览中呈现的潮流与艺术之间和谐共生之美,也引领着人们穿梭在艺术时空,体验专属于迪奥的艺术之梦与创作旅程。





撰文 / 劳炜科、SZ

编辑 / 周樱

新媒体视觉 / Daisy

图 / 品牌提供、艺术家工作室